LaTeX 重排版李政道获诺奖的论文,谨此纪念李老先生

发布于 2024-08-11 21:05:14
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 2024 年 8 月 4 日凌晨 2 时 33 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 97 周岁。

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力寻突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求实求真,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持久而明确的贡献。

李政道获诺奖的论文就是这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质疑》,我们对其进行了重新 LaTeX 排版制作。

宇称不守恒这个论文 1956 年发表,他们两个 1957 年就获得了诺奖,应该是诺奖史上获奖最快的。因为这个真的很震撼,人类一直以来对宇称守恒非常痴迷,深信不疑。而李政道和杨振宁勇敢的提出质疑并且请他们的师姐吴健雄先生做了实验,成功了!

而且你仔细去看看,作者感谢。写了五个人名字,就是这些人参与了讨论。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当时那种学术交流氛围还是很好的。即使现在也值得我们学习。

内容讲了什么,我就不说了。我在科普作品《见微知著》中写过,就不在这里重述了。我在头条也发过。

该理论几乎就是三个中国人完成的,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只有吴健雄当时已经加入了美国国际。杨振宁和李政道当时还没有。**所以中国人绝对是聪明的,也是够勇敢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 60 验证

科学界在 1956 年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

1956 年,科学家发现 θ 和 τ 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 θ 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 π 介子,τ 子衰变时产生 3 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1956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τ 和 θ 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 K 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在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此后不久,同为华裔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

吴健雄用两套实验装置观测钴 60 的衰变,她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一套装置中的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把另一套装置中的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这两套装置中的钴 60 互为镜像。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装置中的钴 60 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而且电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对称。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谨以此文致敬李政道先生。

中英文论文与重排代码获取

  • 英文论文下载:

https://journals.aps.org/pr/references/10.1103/PhysRev.104.254

gongzhonghao-n.png

重排截图如下:

zh_1.png
zh_2.png
zh_3.png
zh_9.png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