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发表了评论
这有一个体现细微差别的例子: https://tex.stackexchange.com/a/750339/322482
我 发表了评论
忽然发现OP的原图中,作为参考的最大值的是「一个矩形区域」而不只是「行内」的范围,那这样的话要设计优雅的用户接口可能比较困难了...
我 对问题发布了答案
Thanks to Jasper Habicht:一个可能的答案如下:\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libertinus-otf} \usepackage[l
我 发表了评论
自然是可行的...但本post主要是想解决wrapstuff的这一神秘问题。谢谢回复。
我 发表了评论
搓出来再说吧...嗯...所以你能补充一下上面三种情况分别是如何计算「数据条」的长度和填充方向吗?尤其是有正有负的情况没看太明白...
我 发表了评论
或者绘制思路也行,谢谢谢谢谢谢谢谢我的建议是看一下tabularray(v2025A)的5.5节和5.10节的内容使用functional库按行计算最大值,同时计算当前格与行内最大值的占比使用tikz
我 发表了评论
@u10189 是不会的,\tkzAngleResult这个宏会在每次用完\tkzFindAngle之后被覆盖。所以可以:% 先用一次 \tkzFindAngle(...) %用上第一个\tkzAng
我 对问题发布了答案
搜题找到答案首先做题不在本提问的范围内,所以搜了下题:搜题答案.pdf在B站上面看到有些大佬们用画板来画。向请问下我们在 LaTeX 能比较容易地通过计算来画出来这些答案所对应的精确图形么?就比如下面
我 发表了评论
想请问一下截图中这种分栏下又“分栏”要怎样实现